|
1.领导垂范法:企业文化是企业领导人的哲学,必须由企业的最高层领导抓起。塑造安全生产价值,靠的是领导人去躬亲实践他想要培植的价值观,一往无前,诚恳踏实,持之以恒地献身于这些价值观。领导垂范要从细节做起。在深入生产作业现场时,也规范着装、“两穿一戴”;领导垂范要从保证过程的公正公平做起。在安全生产上一视同仁,确保制度面前人人平等,对事不对人,使每个职工在制度面前得到平等对待和人格尊重;领导垂范要从最困难的工作做起,从最不好落实的问题示范起。在安全工作最困难的局面下,要不屈于误解,勇于承担责任,以不言放弃的精神推行安全价值观。
2.营造氛围法:安全理念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,是开展安全生产工作的行动指南,它代表了尊重员工的价值、理解员工需求、关爱员工身心、实现员工自我的安全价值取向。要通过各种方式、组织专班征集,不断丰富安全文化理念内涵,完善体系,要通过编制安全文化手册、举行安全文化导入仪式、举办专题讲座等活动,对业已形成的安全文化理念大力的输灌。大力开展安全文化环境建设。充分利用公司网络、内部报刊抓好宣传教育和舆论监督,通过开办“安全论坛”提供安全思想的沟通交流,通过“曝光台”形成让违章者面上无光的舆论压力;制作富有哲理和人性化的安全警示牌、贺卡,悬挂和摆放在办公场所、办公桌、生活小区,时该提醒员工注意安全;按照规范划、标准化、定置管理的原则,在电力设施、施工现场悬挂好“禁止合闸,线路有人工作”、“止步,高压危险”、
“必须带安全帽”等禁止标志、警告标志、指令标志;积极培育安全亲情文化,唤醒职工的主体意识,使职工在亲情、关爱的浓厚氛围中增加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自觉性,用爱心筑牢安全的第二道防线。
3.造就楷模法:发掘和培植安全生产先进典型,寻找企业“平凡英雄”,“平凡英雄”是安全价值观的人格化,其是企业中其它成员可仿效的榜样,能使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公司安全文化,规范自我安全行为。要树立潜心学习,耐心细致,苦练技术的学习典型;要树立安心本职,言传身教,勇于纠章的工作典型;要树立立足岗位,技术革新,流程再造的创新典型;要树立夯实基础,狠抓管理,从严治企的实干典型,用典型带路,大张旗鼓宣传他们的美好的品格和模范事迹,引发人们的“内省”与共鸣,从而起到强烈的示范作用,就像一面旗帜,引导人们的行动,化为职工的“精、气、神”和推动安全生产的强大动力。
4.利用事件法:安全文化要被广大员工接受,需要良好的契机,时机不同,所取得的效果可能完全不同,敏感地把握事件时机,为企业安全生产造势,是推行企业文化一个重要手段。可以结合社会、行业、企业内部新近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,展开举一反三,多层次的剖析,进行深入的大讨论,给员工带来心灵的震憾和教育;围绕企业内部安全生产重大事件,如实现长周期安全记录、出台新的安全举措等,精心做好策划,形成宣传强势,让员工在成绩中受到鼓舞,在信心中认同安全价值观。
5.制度牵引法:没有规矩,不成方圆,要以制度为牵引,全面规范约束员工行为,提升全员安全水平。
在安全性评价的的基础上,建立健全《安全能力评估》、《员工安全信誉等级评价》、《安全风险评估》等制度,规定将员工的安全能力、安全信誉、承担的安全风险作为岗位调整、薪酬分配的依据,使员工承认等级的差别,接受风险共担、利益共享的安全理念。确保制度的执行力不亚于出台一两个好的制度,安全制度建设要真正体现以人为本,遵循心灵契约、共赢平台的原则,对现有制度中激励不足、规定不明等方面问题进行全面梳理、详尽修编,做到奖得心动,罚得心痛,职责清晰,做事舒畅。倡导职工参与制度的修编,提高操作者对安全规章制度的认识,增强遵章的自觉性。
6.特色活动法:充分发挥活动的文化载体作用,围绕“爱心活动”、“平安工程”,策划组织“我经历的一次事故”为主题的报告会,以现身说法方式,深刻剖析事故之害,心灵之痛,达到教育员工、感化员工之目的;班组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战场,抓好班组安全学习和培训,开展示范性安全学习活动,制作1
—2个具有示范作用的班组安全学习会和典型事故案例多媒体,在各基层班组中播放;定期聘请心理咨询专家进行员工安全心理诊断,根据员工安全心理状态,理顺情绪,释放压力;开展“安全生产流动红旗单位评比竞赛”活动;确定每年6月为公司安全宣传教育月,广泛开展安全生产文艺汇演,开“安全在我心中”或“我用我心话安全”演讲会,安全救护演习,安全生产书法、漫画、摄影展等活动。
7.行为激励法:激励是行为的金钥匙,在生产过程对保护自已、他人和物质设备健康安全的行为采取激励措施,可引导职工把安全需要作为一种自觉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准则。这些行为包括:与违章行为作斗争;时刻提醒、指正同伴的不安全操作;发现重大安全隐患;关心安全生产、积极献计献策;勤于思考、勇于探索,发明解决安全难题的新技术、新方法;做好自身的防护措施,出色完成工作任务等,激励采取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,使企业所倡导的行为不断强化,发扬光大,形成自觉。 |
|
|